乌徒帮科技圈儿互联网观察 › 从工厂打造到市场打造,这个世界变化不快!

从工厂打造到市场打造,这个世界变化不快!

分类:互联网观察

18世纪,英国一个叫瓦特的人改良了蒸汽机,使其能够投入生产,工业革命开始了。人类第一次发现,人类自己的力量不再需要大自然施舍,几百公斤重的铁锤可以瞬间提到10多米高处,船可以逆风逆流而进,钢铁可以在机器中像稀泥一样被搅拌。工业革命的爆发让财富就像突然从火山喷涌而出,布匹、矿石、汽车、火车、煤、钢铁、金子……人类用一百年时间积累的财富比之前所有历史阶段的总额还多,工厂成为这种财富的水泵,像英国、欧洲、整个世界输送着这种力量(以及这种力量背后的统治力)。瓦特为这种力量取名“马力”,以纪念永远不再依靠的大自然力量,后人将衡量马力的单位叫“瓦特”。

2013年年末的时候,前谷歌安卓总管Hugo Barra成为小米副总裁,此前小米雷军称小米将很快拥有市直100亿。有人在微博上这样写道

4年时间,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成估值 100 亿美元、2500 多名员工、包括手机、电视、电视盒子等多条产品线的新型公司,据不同渠道统计,小米手机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迅速追赶华为、中兴这样的传统手机大户,也将多年品牌积累的 OPPO、金立等抛在了身后!

很早以前,流行这么一句话,“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意义不是中国经济从自家炕头到自来水煤气灶那么简单,中国人用了30年才明白,世界生产力的发展究竟是怎么回事,而如果要算上中国的整个历史,可以说只有这30年是最有价值的。

《罗辑思维》有这么一期,其中提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从中心化向去中心化发展,这注定人类的权利要逐渐从权力中心向市场移交,市场是自然的选择。很多人怎么也无法搞清楚小米这个土里吧唧生产国产杂牌手机(很难断定它为生产厂商,因为我们看到更多的不是小米生产工艺上如何如何先进精良),怎么就在短短4年萌翻了N倍。同比和小米一起出现的360特供机、阿里云手机,现在已经失去了声音,曾经风靡一时的步步高音乐手机、金立商务智能手机,甚至诺基亚,在这个时候都黯淡无光。

我想起这么一句广告语:“好空调,格力造”。如果更早远一些,你可能还记得成龙和李连杰给某两个竞争VCD代言,一个“好功夫”另一个“真功夫”。这些例子里面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打造精良。通过简单几个字,你可能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在他们的生产车间,各种专家、各种工程师,穿着整齐的技术工人细腻而坚持的为每一台机器测试。而小米“为发烧而生”是什么?是工厂里面的不断发烧吗?明显,我们脑海中卖出来的是机油们拿着手机各种HI,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或许这并不代表什么,无论哪一个年代,对产品的质量总是会追溯到其生产车间。

除了小米,我们还要提到凡客。2012年是凡客特别忙的一年,不是忙着生产,而是忙着调整人事和准备上市。无论是雅戈尔、七匹狼,还是红蜻蜓、花花公子,他们一直想不通为何没有实体店的凡客能够一举在小众品牌中成为佼佼者,逐渐形成自己的帝国。和凡客一样,很多服饰品牌学习这种模式,只有自己的网站或旗舰店,没有实体店。

我又想起一个人,我在成都的时候只住公寓型酒店。开发商交接之后,大量的房子被闲置,我的这位朋友很聪明,他向这些房子的主人租下房子,并在网上把它们再挂出去,价格则按酒店的价格。他对我说起的时候,眼光中有些“狡诈”,说“当初我干第一票的时候,手上只有3000块钱,现在我手上已经有几十套房子了”,他搞懂这个模式之后,还要准备回去做航空公司。而在成都,这类酒店随处可见。

动画电影《老雷斯的故事》中,棉花树做的围巾被一位女士试穿之后,迅速爆红。这告诉我们,“酒香不怕巷子深”,好东西一旦发光就会带来无穷无尽的财富。然而,在2013年互联网大会BAT巨头的时候,马云诙谐的说到,我们的模式已经过时了,现在你不盈利,BAT帮你死。

产品的好坏不再以螺丝的松紧和可摔的次数来定,这个时代的核心词汇是“用户体验”,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正在取代传统的车间生产。

我们可以发现,即使诺基亚、苹果,也将自己的零部件发放给合作厂商,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件产品完全是自己生产的,而很多根本不存在生产线的产品正在出现。今天的小米只是一个开始,毕竟小米的背后还需要最终的组装。可能明天的大米,就不再这么回事,无论是东北大米,还是泰国香米,可能都来自湖北某农场。自主品牌不再是以工厂生产为基础的产品代表,而将逐渐成为服务和体验的代言。我们指着某牌手机说好的时候,不是说它的生产工艺多么精良,磨砂技巧多么高超,而是说它的软件酷毙了,它的用户体验爽歪了。

360的用户在2013年达到了4亿,然而很少有人去评判360产品的用户体验,大家在提及360时,一直为它的野蛮生命力津津乐道。360已经无视了自己的产品体验,几乎把一切都扎进了市场运营。当我再一次升级360的时候,突然觉得,哇,酷毙了,这种操作软件的感觉真的有种“它懂我”的感觉,我可以说360已经把用户体验做到绝致了。然而谁会因为这些而自鸣得意呢?周鸿祎从未提过自己的产品如何做的好,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未来的安全将成为第一道题,而360在做这件事(虽然实际上它根本不注重安全技术,而是市场对此的关注)。

最后,如果你仍然埋头在车间准备打造实际上最精致的产品的话,我觉得是时候把头伸出窗外,看看人们都在体验什么新的玩意儿了。

填写个人信息,赶快回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