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徒帮乌徒帮闲语 › 这两年我都见识了什么?

这两年我都见识了什么?

分类:乌徒帮闲语

我写博客始于2010年前后,具体时间已经不记得了。之所以写博客,纯粹是出于对互联网技术的爱好,以及个人的表达欲驱使。前后连续写博客写到2016年。请你不要误会,我这里所说的写博客不是写个人心情什么之类的,而是写互联网所见所闻,和在QQ空间、新浪博客写的那类记录是不同的。乌徒帮实际诞生的年龄不止于2011年,因为前面经历了域名更换、空间转移、数据丢失等等。但是,很惭愧,虽然写了6年博客,却没有因为写博客赚到一分钱。

2016年的时候,我开始转移阵地,专注写自己的个人博客。个人博客在那之前就已经建立了,但是由于没有认真经营,内容并不好。有一次,我作为面试官,去面试了一位同学,他向我展示了他的博客,让我眼前一亮。他的博客和很多人都不一样,不是那种两栏式全部是文字的博客,而是有一个非常大面积首屏展示图,这一点吸引了我,并且让我坚信,这种一栏式带有50%炫技效果的博客,就是我想要的。随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参考和编码,我完成了自己的博客设计,不一定完美,但我自己却非常满意,从那之后,我就开始专注在自己的博客写技术文章,偶尔也写生活相关的东西,但在今年,我把自己生活相关的东西去掉之后,全面写技术性文章。很多人给我留言说我的博客样子好看,还有想付费的。我没有打算卖,因为自己的博客模样,完全是自己决定的,是我喜欢的样子。

乌徒帮这两年最后一次更新在2017年,但那次更新,实际上,带有点测试的感觉,想要测试某些功能,才再次发文,从那之后,我就从乌徒帮消失。

我现在后诈尸出来,纯粹是因为我的个人博客域名备案的原因,无法在博客写文章,又忍不住要写点东西。由于备案主体注销,乌徒帮的整个域名也失去了在阿里云安身的权利。迁移完成之后,我觉得想要写点什么东西,于是才有了这篇文章。

总不能废话连篇。

接下来,我想聊一聊这两年我所见识到的一些事,当然,不是那种毁三观的,而是真正有意义的事,希望你读下去。

第一件事。

外企是被忽略的让人快乐的雇主。

我在离开第一家公司之后,进入了一家来自美国母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分公司。和离岸公司不同,母子公司保持同一套运作体系,且有业务领导关系。所以,我所在的中国分公司和美国、印度的公司有比较多的往来。

作为开发人员,在外企工作非常的舒服。无论表现的好坏,都会受到比较客气的对待。一般很少被劝退,实在表现不好的时候,会被边缘化。这就是最坏的情况。好的情况是什么呢?工作时间短,不会有强烈的考核压力,能学到很多东西,且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和外国同事交流,一方面提升英语,另一方面接收来自美国和欧洲的技术。这些技术和思想,放到国内是顶尖的。外企严格的工作流程,虽然拖慢效率,但是却让人见识了什么是大企业的工作模式。我很少抱怨该公司的开发和发布流程,基本上是照着做就行,顶多是在敏捷管理上有些抵触,但整个研发流程非常严谨,没有太多可以挑剔的地方。这在我进入腾讯之后有深刻的感受,虽然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互联网技术公司,在研发流程上却没有一套统一标准,不同团队无法复用高效的流程管理,这可能是国内公司的一大弊病。

当然,在享受优哉游哉的工作节奏之外,薪资水平不高是一大问题。不能说低,但在国内绝对不能算高,这或许是代价。

第二件事。

牛人。

在腾讯内部,汇集了很多牛人、大神。虽然不一定能搭上话,但是他们开课讲座的时候,确实可以一起思考,从中学习很多东西。

技术这种东西,需要氛围。要强,一窝都强。要弱,整体都弱。这在市场上非常容易洞见。腾讯这家公司足够开放,甚至开放到有些涣散,各自为政,没有集结力量的一套运行方式。虽然有一大堆的虚拟组,却因为不同BG之间的屏障,很难发挥非常大的冲击力。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牛人一大把。这些人放出去,每个人都能在一定的技术领域成为佼佼者。

和厉害的人在一起开发,能耳濡目染,对自己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学习的欲望也非常强。

第三件事。

前端发展的非常快。

我最早是做php开发,兼顾一些前端的东西。jquery的时代,我看完一本书,就开始上手撸。但2016年,我突然转战前端,其实是听信了一个京东的朋友的话,他告诉我,前端其实就那么点东西,你读完《JavaScript高级编程》基本就可以了。我当时竟然信了,换公司之后,从以前的“全干工程师”转变为前端开发。我当时认为前端就是用脚本,搞搞页面,仅此而已。但进入新的工作之后,突然发现,前端竟然如此体系庞大,之后,我开始上手nodejs、gulp、webpack,再到后来开始用vue、react,到现在已经是工程化的一把好手。

今年我去看我们项目后台的php代码时,发现了 use 语法,原来php也已经迭代很多了,新东西我已经不知道了。这种感觉,后端的人做了两年以后回来看前端也是一样的。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半年就是一个时代,如果没有在一开始确定自己就是要做这个领域,那么会错过很多东西,而跟随时代的步伐,走在最前面,不断试错,虽然不能最好,但是不会太差。

第四件事。

互联网的远去。

这句话的深层意思是,互联网红利的消失,会让互联网技术慢慢失去竞争力。我是做web起来的,虽然这几年web想尽一切办法跟上时代发展,甚至往native侵入,但是,我的隐约感受是,web已经发展到顶峰了,未来的web将会往和硬件结合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红利是随着社交网络的产生而起来的。社交网络是20世纪初兴起,走到现在大概20年。很快,社交网络将失去新的发展动力。和新兴期不同,未来10年,各国将会逐渐管制社交网络,直到网络声音在完全的控制之下。当然,互联网作为基础,不会消失,现有的大部分合理的服务,都会持续。

失去红利意味着对应的技术将失去饭碗。

但是,新的领域正在兴起。最重要的两个领域,一个是AI,另外一个是以硬件为载体的全平台体验。

AI将包揽未来人类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衣食住行,AI将会融入人类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而以硬件为载体的全平台,主要是指用于方便人们工作、出行、办事的设备和系统。举个例子,就是智能汽车。它以硬件为载体,以软件为交互,依赖背后强大的云计算和5G网络,依靠AI算法,为人类出行提供高出当代出行10倍以上的体验效果。但是你要说出行本身是解决人的空间位移这个点上,它没有任何特别的提升。所以说,它的重点在于“体验”。

而这些新兴的领域,将需要特殊的人才去跟进。这些人才,我敢肯定,很大一部分还在校园里。

我们可以走的早一点,但是,我们一定没有他们走的快。

所以,我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做了一些计划,这里不便透露。

就像前端从jquery、seajs那个年代,突飞猛进到nodejs、react的时代一样,这两年的变化,时间虽短,却天翻地覆。

第五件事。

万变不离其宗。

虽然这两年的变化让人惊叹,但,我不得不提醒有耐心的读到这里的你,沉下心想一想,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怎么才能不被时代抛弃?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我们需要保持open的心态,接受新的不可逆转的时代步伐,不断的学习,将以前学过的东西丢掉,空出新的脑细胞,重新去认识世界。

同时,我们需要一以贯之的信仰,在物质世界发生巨变的同时,我们所遵从的精神信条是一致的,我们所坚守的一些东西不需要丢弃,它们是共存的,我们无需一味的迎合,我们有的时候可以选择说,“我尊重你的看法,但我保留我的信仰”。

开放乐观,继续努力,是我们这代人在历史前进中,唯一的选择。

如果有幸,你读到这里,感谢你的关注,这或许是我们共同的地方。

通过下方二维码向我打赏。

填写个人信息,赶快回复吧!